人每天平均要吃6克 鹽;鹽是怎麼誕生的?鹽的種類有多少?在位於台南七股的台灣鹽博物館就可以找到答案,還能身歷其境的探究338年台灣鹽業發展史。朝陽科技大學休閒系碩二A班22日的校外教學活動就選定在台灣鹽博物館參訪,有20餘位學員攜家帶眷興奮的參與這趟人文知性之旅,大家都獲益匪淺行囊滿滿。
朝陽科大休閒系碩二A班的『特定休閒產業經營管理專題研究』校外教學活動,22日分別在上下午到台灣鹽博物館和黑面琵鷺保育中心兩地參訪,由台灣鹽博物館行政 邱安靜 君小姐全程熱忱的接待學員與家眷一行20餘人。
統茂旅館集團副總經理龔盟裕親自簡報台灣鹽博物特色及統茂旅館集團發展現況;「鹽」是鹽工汗水與淚水的結晶,雲嘉南地區約有4418甲 的鹽田,民國91年晒鹽停產後,台灣鹽博物館是台灣唯一有關鹽產業的主題博物館,保存著台灣數百年的鹽業文化資產,透過實際的物件和聲光特效,鹽村劇場的特展室和視聽室帶訪客走進時光隧道,體驗鹽民看天吃飯的甘甜苦辣生活,和台灣鹽業發展歷史。
引人興趣的是,位於台灣鹽博館二樓的探索館,激發訪客探詢「為什麼」的好奇心;諸如「為什麼放大的鹽晶體呈現正方形?」、「為什麼鹽能貯存食物?」、「為什麼血液鹹鹹的、眼淚鹹鹹的、汗水也鹹鹹的?」、「為什麼吃太多的鹽,血壓會升高?」、「鹽除了調味,還能做什麼?」等,導覽解說員都分別釋疑,讓聆聽訪客與親子間的互動熱烈。
22日下午,學員們轉往94年11月成立的黑面琵鷺保育中心參訪,該中心內部規劃有展示室區、多媒體視聽室和觀景平台;黑面琵鷺是世界上非常稀少的鳥種,被列為瀕臨滅絕動物保護,2003年來台過冬的數量大約在數百隻上下,每年10月會從韓國或中國的東北地區飛到七股曾文溪口來渡冬,一直待到翌年的3月至5月左右,才陸續飛離台灣。參訪學員並在多媒體視聽室欣賞保育嬌客黑面琵鷺在七股棲息地的生態影片,在假日午後能淌洋在自然與文化的浸淫裡,雖路途較遠,卻不虛此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