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趙敏勳校長介紹洪園博物館創辦人洪錫銘的藝術鑑賞功力深厚。-800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明秀書院』26日上午舉辦科技美學教育講座暨座談會,邀請洪園博物館創辦人洪錫銘博士以《科技與文創相輔相成之趨勢》為題發表演講,致力營造人文藝術之綠校園風貌的校長趙敏勳全程陪同,現任臺灣省文物藝術收藏學會理事長洪錫銘強調,科技產業與文創應並進同輝,這種自創品牌才是永恆的,才是「正道」。

榮獲全國典範科技大學的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在人文素養深厚的趙敏勳校長推動下,今夏在科技掛帥的校園開辦『明秀書院』,以技職教育目標為依歸,培養學生現代化的知識工匠傳承精神,埋下耐勞的種子,在陶冶學生品格與多元視野發揮積極的功效,倍受學生家長與學術界的好評。

洪園博物館創辦人洪錫銘博士受邀以《科技與文創相輔相成之趨勢》為題分享人生的經驗和智慧;他說,人類隨著文明演進,科技也不斷提升。文明、科技進化中,經濟發達,生活品質提升給大家帶來健康與富裕環境。中國七千年歷史文化,被世界各國公認是文明古國,當年的軒轅氏發明指南針,於戰爭中對抗蠻夷蚩尤獲得大勝、秦始皇以科技強弩之長射程制敵及嚴律的部隊滅了六國統一中國。今日陝西的秦兵馬俑等除了展現當年科技與文化藝術的結合並進,所謂科技與文創,事實上,中國已傳承數千年。

現任世紀新聞社社長洪錫銘表示,商、周青銅器盛行,遠在三千多年前,青銅器問世,係一項重大的科技突破。先民如何瞭解青銅礦的挖掘與冶煉,其中鑄成青銅器物的比率成份包含錫、鉛、鋅等都相當科學。器物計有祭祀用禮器、生活及農牧用品,另有表徵身份的鼎,周制天子用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等階級之別,並鑄銘文銘功紀賞等,成為後代考古依據。這些先民科技遺物成為今國之重寶、文化遺產,並顯現當年先民鑄造青銅器的智慧,同時也啟發後人文化藝術創作借鏡。

近年來兩岸互動交流頻繁,民眾隨著經濟發展,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文化藝術水準已為民眾品味所追求。中國歷代的陶瓷、玉器、名家書畫等,被歸類為古董,被收藏於故宮、各省博物館。大陸崛起,民眾生活富裕,有錢的人也在各地搜購骨董文物,或在國際市場拍購古董來做為身分提升;因競相典藏高貴古董,甚至名家書畫,諸如近代的張大千、傅抱石、齊白石、徐悲鴻等名家作品,幾被炒作至天價。

中華文化經貿生技交流協會理事長洪錫銘表示,臺灣陳立恆在大陸景德鎮投資設廠生產的法藍瓷,更開創自己品牌藝術先河,其每件作品極具水準,器型千變萬化,臻達藝術高峰,也難怪不僅國人特別青睞,連歐美人士亦極為驚豔,產品揚譽國內外,成為兩岸文創藝術精華代表,法藍瓷亦成為新CHINA名瓷代名詞,這種成就即為陳董經營理念中的科技與文創同輝的成果與驕傲。

洪錫銘會長強調,現今科技產業一日千里,優質的產品再配合文化藝術創意,相得益彰有利於行銷,可讓研究開發產品生命體持久;尤在人類追求生活物質高品味的時代環境中,科技產業與文創應並進同輝,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準此,科技與文創是命運共同體互輔互利,易言之,科技發展加配文創或以文創與配合科技產品,用創意或設計來創造財富,這種自創品牌才是永恆的,才是「正道」。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明秀書院』26日上午在勤益學舍明秀講堂舉辦的科技美學教育講座暨座談會,活力充沛的趙敏勳校長熱忱接待與會貴賓,並全程陪同參加演講座談,洪錫銘會長以洪園博物館名義捐贈畫作,由趙敏勳校長代表接受,同時頒發感謝狀給藝術鑑賞專家洪錫銘會長。

『明秀書院』講座參與貴賓包括:國畫大師黃朝棟、元培大學前校長王銘富講座教授、中山醫學大學前校長王進崑教授、全民行動黨主席王為仁、中華國際廣願地藏佛教協會理事長釋大正方丈、廣願地藏寺監寺釋清蓮法師、張安地診所院長張安地、張藍華新奇美診所院長、文物鑑賞家簡萬生、中國醫藥大學新聞聯絡人吳嵩山、鐵路局台中站副站長盧振智、攝影師陳金環、台中市銀髮族協會理事長張淑姿、民時新聞社社長張德欽、中華電信南區公司主任張堂、水利工程師簡進裕、油畫家邱榮茂,以及副校長賴雲龍、學務長鄭志敏、人文創意學院院長胡志佳、通識教育學院院長劉柏宏、基礎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徐華中、博雅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陳永銓、文化創意事業系主任游惠遠及學務處衛保組組長劉培熙偕學生代表百餘人,會場氣氛相當熱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van 的頭像
    ivan

    巍巍嵩山~老歪部落格

    i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