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都有生命週期,生技產業面對國際市場的高度競爭,必須具備開發新產品的核心能力;台灣東洋藥品集團董事長林榮錦以進軍國際市場的實務經驗說,生產線要接軌國際規格,才能有效掌握市場競爭的優勢,跨入下一個世代的生技新藍海。


行動派的林榮錦董事長4日受邀到中國醫藥大學校務發展共識營以《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動向及趨勢》發表專題演講時,他懇切的提醒大學教授,多瞭解不同領域產業的需求,讓研究從應用出發,以產業化為前提的研發創新,才會叫好又叫座。


成功協助五家企業重整與組織變革的林榮錦董事長領導的台灣東洋,成為第一家重整後的本土藥廠,在台灣股市生技產業上櫃,並建立起台灣東洋於生技製藥市場之行銷布局與銷售整合能力,近年更成功為轉型為藥品開發公司,積極鎮開發癌症新藥、生物藥,並擴張版圖至海外市場,將產品行銷代理達30餘國家。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博士推崇林榮錦董事長是成功的企業家,還捐款六千萬給母校臺北醫學大學做回饋;他惺惺相惜的說,林榮錦董事長以宏觀遠見和強烈的企圖心,帶領台灣東洋藥品集團落實國際化,勇敢跳脫格局的新思維,每天都在改變,越變越好,是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台灣東洋藥品集團董事長林榮錦分析,目前台灣製藥產業環境的利基包括:1.政府鼓勵資本市場有利新藥開發。2.整合性技術人才與產業聚落已大幅改善。3.政治環境(ECFA)的改善,已為兩岸新藥開發帶來契機。4.DOH法規的Review能力大幅提升(相對過去),有利產業新藥發展。


對於先天存在的不利因素,生技業者就要想辦法避開它,林榮錦董事長舉例說,台灣市場經濟規模小,不利新藥的投入產出;其次,台灣整體醫療產業經營環境惡化,整體國內藥品市場將大幅不足,而降價連連;全民健保NHI對醫療費用控制,大於對產業的鼓勵,且無產業政策;台灣太多Generic廠,退出障礙高,不利業內金主支持新藥開發。


創新價值與邁向國際化,透過整合與合作擴大規模經濟,是生技產業尋求永續發展的生存之道;從兩岸市場佈局海外10餘家關係企業的林榮錦董事長坦言,在新科技資訊爆炸的時代,知識技術的優勢約有五年光景,就會變成常識了,因此,台灣藥廠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如果不能在一個區域獨霸稱王,當機會財逐漸消失了,肯定淘汰出局,或是從生技的新藍海跌進了火海。


數大就是美,須以簡化來創造規模;林榮錦董事長說,範疇經濟的前提,單一產品的生產數量越大成本可能會越低,當然,生技業者要定位清楚,價值權衡後,確立長期目標,知道從哪裡競爭,如何競爭,用什麼方式競爭。


林榮錦董事長提供跨國經營管理戰略方針有三:1.拓展企業規模增大,但通過簡單的成本優勢;2.著重利基,但得到的質量,以適應『地理延伸或產品範圍』;3.走出去,通過聯盟、合資、分拆上市的策略,以價值最大化的收穫。


國際藥廠的經營如生產、配銷、人力資源、研發、財務等管理模式不容漠視,林榮錦董事長以台灣東洋重整經驗做案例分析:
(1)核心產品設立銷售和營銷力。
(2)要內部得到訣竅淨低成本。
(3)使用覆蓋優勢,加上需求未得到滿足和品牌仿製藥得到的臨界質量。
(4)展開地域價值鏈,知道如何建立在藥物開發的能力得到TNCE管道。
(5)擴展的能力,以發展為核心產品的競爭性。
(6)要為業務增長生命週期。
(7)為了生存在一個相當規模的市場,以適應長期的地理或產品組合範圍的投資回報率。


林榮錦董事長快節奏的精闢闡述了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動向及趨勢,參與共識營的校院主管對他的國際視野和企業經營的魄力感受深刻。在台上台下互動交流時,北港醫院林欣榮院長提供產學合作互利共榮的意見,蔡長海董事長則對藥學教育的改革與中草藥產業未來發展表達關心,同時致贈林榮錦董事長精美的紀念品表示謝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van 的頭像
    ivan

    巍巍嵩山~老歪部落格

    i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