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目的各有不一;36年前,前教育部長杜正勝院士曾隻身橫越南歐南亞不同的國度80天,餐風露宿,尋訪不同的族群歷史和文化內涵,他受邀到中國醫藥大學發表『學術探險的人格教育』專題演講時,現身說法分享個人學術探險住民宿,在印度寺廟接受布施的人生體驗,啟發青年學子提昇人文素養與發現新知識的樂趣。
中國古代社會史學者杜正勝神采奕奕的說,「學術探險」是近代西方世界的產物,起於大發現的時代潮流,對自然界的探索,多成為新概念;他舉例古代文明之被發現、探索,進而成為一門專業知識,是經由一種極具知識的好奇心、敢於探險的勇氣,和堅忍不拔意志力的人啟動的,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
『締造歷史的人,往往非既定規範所拘限,他們都樹立新的典範。』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的杜正勝院士娓娓說道,瑞典著名探險家與地理學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曾在中國西域新疆與中亞腹地探勘,是他的偶像,也是終身不減的響往;他還引述創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校長提出「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即是該所研究的境界旨趣。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稱讚杜正勝院士的冒險精神很了不起,黃校長說,杜正勝院士專研古代社會史、文化史,仍保有一顆跳動的心,就是青年學子學習的好榜樣。
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勝教授11月19日下午受邀到中國醫藥大學舉辦的【博雅經典講座】發表專題演講時,從教育的主旨在於提升學生的素質談起,杜正勝教授表示,學生素質的提升在於培養關鍵核心能力,就業能力取決於知識、技能和態度,態度決定能力。澳洲2002年「未來所需就業力技能」白皮書提出「就業力技能架構」(employability skills framework):「核心就業技能」包括:溝通技能、團隊合作技能、問題解決技能、原創與進取技能、規劃與組織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學習技能、科技技能。
104人力銀行全球職場動態分析資料,企業招募新鮮人重視的項目依序是,主動積極的態度84.9%、責任感75.6%、相關科系畢業69.6%、虛心學習的精神65.6%、承受壓力的能力63.4%、良好表達溝通能力58.3%、足夠專業能力40.7%,學歷35.3%。
可是,杜正勝院士的人生經驗認為,人文素養不容等閒視之。2004年雅典奧運,教育部長杜正勝前往,他觀察到運動選手都很聰明,也唯有聰明的人才可能在頂尖的國際競賽奪金。於是體會到運動競技的三層次,即體能、技能和心能;他說,心能之增長要靠人文教育,從自己的專業出發;除了熱情投入,還要弘毅使命,也才能在綿延不絕的時空意識中尋找新的自我。
知識態度與人格的養成息息相關;杜正勝院士說,人格教育的意涵具體是,成為什麼樣的人,以便作甚麼樣的事。因此,人格教育要透過「悠遠的歷史、壯闊的世界、各色的民族、深厚的文化」來養成人格。
台灣人要瞭解台灣有過的歷史;杜正勝院士舉例早期日人伊能嘉矩、鳥居龍藏、森丑之助、鹿野忠雄在臺灣展開蕃族學術調查,勇敢挑戰地理上的空白,在一片荒煙渺茫的山岳森林裡,抱著置生死於度外的非常覺悟前往蕃地探險的,從尚處於黑暗狀態的蕃地,帶回很多有關蕃地地理與族群的科學新知,也發現當年通用的地形圖有不少錯誤標示做修正,更目睹埔番、眉蕃原住民族的滅絕消失,讓人感概萬千。
鮮為人知的是,著作出版《周代城邦》、《編戶齊民》和《古代社會與國家》的杜正勝院士,早在1976年就曾隻身橫越南歐南亞旅行80天,餐風露宿,評許為他自己一生的重要傑作。
他告別近代民主聖地的倫敦,從此啟程,經巴黎、威尼斯,近代文明的開端威尼斯,古代世界重現的羅馬、龐貝古城,智慧和藝術的原鄉雅典,亞歷山大的故鄉塞薩洛尼基,世界最長久的首都伊斯坦布爾,進入東方高原帝國安卡拉,遺忘的帝國與消失的宗教古波斯到德黑蘭,走過Khomeini之前的伊朗,目睹30多年戰亂前夕的阿富汗,迢迢萬里瞻仰文明遺產阿富汗興都庫什山谷的巴米揚,經歷天下形勝Khyber Pass(開伯爾山口),訪查在伊斯蘭國度的佛教遺跡,目睹印度旁遮普省Amritsar歷劫之前的金光明寺,這裡即是追求獨立自主之鍚克教(Sikhism)之聖地,追尋玄奘禮佛之路,從新德里南下到Ajanta和Elora,再東北行至印度教徒最後歸宿、也是釋迦摩尼得道第一次講經的Varanasi,東行至佛陀菩提樹下悟道的菩提迦耶(Bodh Gaya),最後到大英帝國殖民的首府加爾各答,是為歐亞陸行的終點。
杜正勝院士身歷其境尋訪、體驗人類各大文明在當地大規模的匯集、交流和融合演進,讓會場聆的師生仿佛進入時光隧道興緻盎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