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中國大陸有56個民族孕育出深厚、悠久的文化和歷史,在貴州省就有49個民族,形成“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的多元民族文化特色,也是稀罕的文化寶藏,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物質文明,逐漸躍升世界的舞台閃閃發亮!


2013中國.貴州《九黎十八寨》民族博覽會的啟航,就寓意著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破繭而出,走向新時代的入口,也促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尤其是,讓貴州人的自信心油然而生,昂首闊步邁向世界舞台。


台灣中部地區新聞媒體組成的『民族採風團』一行十人,受邀前往大陸貴州參加2013中國.貴州《九黎十八寨》民族博覽會活動,於八月八日上午在風景秀麗的貴陽小車河國家濕地公園舉行開幕式,來自海峽兩岸的少數民族歡聚一堂,有貴州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少數民族載歌載舞表演各族舞蹈,難得一見,還有苗族服裝秀,台灣台東、花蓮與台中的原住民也組團參加,台中市議員黃仁帶領台中原住民表演豐年慶舞蹈,少數民族能歌善舞精彩演出,獲得如雷掌聲,也象徵中華民族同根同源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往外延伸建立濃厚的情誼。


貴陽市民間文化交流促進會會長龍集元興奮的表示,這項民族博覽會活動是為了慶祝貴州建省600年,訴求的主題是:生態回歸、尋根溯源、文化體驗、九黎傳承、經貿交流。期盼透過蚩尤“九黎文化”的資源來開發民族文化旅遊產業,以吸引海外華人來貴州、認識貴州,旅遊觀光,商貿投資,共創多贏的榮景。


何謂“九黎十八寨”?貴州苗學會會長楊光林闡釋說,中華民族的三大始祖炎、黃、蚩尤,涿鹿之戰蚩尤部落戰敗,蚩尤部落部份收歸黃帝部落,其它部落開始四面八方遷移,九位兒子往南逃到貴州深山,每位兒子有二個山寨,經年累月繁衍、孕育出少數民族的文化文明傳承迄今。


第一屆中國貴州《九黎十八寨》民族博覽會系列活動為期有三個多月,包括民族文化發展高峰論壇,民族大團結花車盛裝巡遊展,貴州民族風表演,貴州名人書畫展,重頭戲是位於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民族博覽會主題展從10月19日到22日四天,展場規劃有台灣館展區、世界民族特色商品展區、民族工藝和科技展區、民族食品和藥物展區、大中華民族發展成就展區等;其中台灣館規畫有五百多個攤位,歡迎有心進軍大陸市場台商參加,展覽產品諸如生技業、醫療儀器業、美術工藝類、農產品加工業、建築相關裝潢油漆業、家電、電腦業、精品等各種商品;此外,主辦單位將頒發台灣展售產品獎狀,並舉辦海峽兩岸廠商座談會,以增進當地商界交流,同時透過媒體專訪報導以利市場開發,共創商機。


台灣中部地區新聞媒體大陸貴州『民族採風團』在博覽會組委會龍集元主任、處長楊秀祿、科長鄧國英及龍玉等人陪同下,一連六天深入群山之中體會少數民族的獨特文化,身歷其境探訪「貴陽民族文化宮」、獨山縣深河橋抗日文化園、荔波縣「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及小七孔自然生態公園風光、三都縣水族博物館及咕嚕產蛋崖奇觀、雷山縣的西江千戶苗寨、惠水縣長田工業區、三都台商產業園區、以及台灣王雪紅創辦的「盛華職業學院」和青岩布依族古鎮,貴 州高原的山川文物令人驚艷讚嘆,真是不虛此行。


大陸貴州的悠久民族文化和歷史、山水美景和自然生態,讓遊人流連忘返,還有不一樣的人文民俗風情都值得體驗,此次採風旅遊見聞彙整如后:


■荔波縣「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介紹荔波特殊的喀斯特地形最醒目的景觀是錐狀喀斯特,最典型的類型是峰叢喀斯特和峰林喀斯特,峰叢景觀與峰林景觀呈有序排列,展現了相互地貌演化與遞變,具有特殊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與顯著的生物多樣性,被認為是“中國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具有突出的遺產價值,於200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荔波小七孔自然生態公園~這是一座小巧玲瓏的七孔古石橋,橋長25米,橋面寬4米,拱高4米,建於清道光15(1836)年,昔為溝通荔波至廣西的重要橋樑。橋由麻石條砌成,橋身爬滿藤蔓和蕨類;古色古香的橋下是綠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


荔波小七孔風景區寬僅1公里、長12公里的狹長幽谷裡,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種景觀於一體,玲瓏秀麗,令遊客耳目一新,有“超級盆景”的美譽。沿途旅遊景點還有銅鼓橋、涵碧潭、拉雅瀑布、68級跌水瀑布、野鴨池、龜背山、一龍戲九珠、飛雲洞、野豬林、水上森林、天鐘洞、鴛鴦湖、臥龍潭、臥龍河生態長廊漂游等。


■雷山縣的西江千戶苗寨~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也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體識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


西江千戶苗寨地形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見底的白水河穿寨而過,苗寨的主體位於河流東北側的河谷坡地上。在苗寨上游地區開闢出了大片的梯田,在半山建造獨具特色的吊腳樓,上千戶吊腳樓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層巒疊嶂,鱗次櫛比,蔚為壯觀。


■獨山縣深河橋抗日文化園~“北有盧溝橋,南有深河橋”;深河橋是中國近代史上有著特殊意義的一座橋。因為,獨山深河橋被抗日民眾炸毀,日軍到了這裏就無法再前進了”,日軍從盧溝橋開始發動侵華戰爭,在深河橋開始走向滅亡。


深河橋抗日文化園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活動而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景區內有烽火台、民族門、卵石牆與“黔南事變”陳列館,陳列了大量詳實的圖片、史料和實物,重現獨山少數民族奮起抗日的悲壯史實。


■三都縣水族文化博物館~水族流傳有古老的文字“水書”、馬尾繡、卯節、端節文化與形式多樣的民族音樂;館內詳細紀載神秘的水族風俗民情、特殊文化和服飾等,期待能傳承、弘揚水族文化遺產。


“水書”是水族的獨特文字,流傳有二千年多的歷史,是世界上除東巴文之外存活的象形文字,字形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種古老文字符號,令人嘆為觀止,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三都縣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水族也是唯一有文字的少數民族,由於水族規定“水書”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如今懂得水書的人不多,已漸漸失傳了。


■三都水族咕嚕產蛋崖奇妙的景觀~名聲在外的產蛋崖是咕嚕寨後的一片石崖,咕嚕寨也是因此得名;聚落水族就供奉祭祀觀音石神像、石蛋、石烏龜神來祈福,求平安長壽和子孫綿延。


據當地水族老人說,山崖上的石蛋30年左右就會脫落一次,石蛋脫落時猶如下蛋一般,因此,當地水族人稱之為“努給岜”,漢語即“產蛋崖”,“咕嚕”則模擬了石蛋滾落山崖的聲音。神奇的是,這吸天地日月之精華的石蛋,總是在電閃雷鳴、狂風暴雨的夜晚成熟脫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van 的頭像
    ivan

    巍巍嵩山~老歪部落格

    i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